人民網北京12月27日電 (賈興鵬) 公積金繳存的肥瘦不均一直飽受詬病,繼繳存額設上限後,媒體報道稱央企的住房公積金提取額也將設定上限。對此,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汪麗娜對人民財經表示,提取設限依然不能改變公積金劫貧濟富、助長貧富差距的事實。“取消公積金,設立個人住房基金賬戶,讓專業的機構來運作,不失為一個解決辦法。”
  今年5月,吉林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被曝出其所有高管的公積金賬戶每月入賬額均超過1.4萬元,最高者竟然高達18018元,大約高出當地制定繳存上限的3倍。該事件再次把公積金繳存的肥瘦不均推向公眾視野,“公積金成隱性福利,以達到國企為高管避稅的目的。”汪麗娜介紹,公積金是不納稅的,很多企業通過多發公積金來幫助避稅。
  央企天價住房公積金被曝光後,多地公積金出台政策,對公積金繳存設定限額,如11月25日,中央國家機關住房管理中心發佈《關於做好2014年在京中央國家機關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年度調整工作的通知》。通知顯示,2014年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上限為3760元。通知還稱,根據《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定》,超標準繳存住房公積金屬違規行為,不允許月繳存住房公積金突破月繳存額上限。
  雖然各地公積金管理中心對繳存設定了最高限額,然而多家央企的內部人士依然告訴人民財經,央企內部依然存在繳存超過限額的情況,“肯定遠遠超過3760元。”一家央企員工向人民財經透露,“我只是一名最普通的員工,公積金都快到3000元了,公司的中層領導,一般在四五千左右,公司高管就更高了。”
  對於公積金設定限額卻視而不見的現象,汪麗娜認為,這與公積金管理中心的性質有關,公積金管理中心吃利差,依靠的是收取管理費,自然希望能收攏越多的資金。“單位繳存的越多,公積金管理中心越開心。”因此,汪麗娜表示,出現超過設定上限繳存的情況也就不足為怪了。
  除此之外,公積金從5%到20%的繳存比例,也有助長貧富差距,劫貧濟富之嫌。多位私企員工向人民財經反映,公司為他們繳納的公積金都是按照最低繳存比例,一個月算下來,只有300多元的公積金。而另外一些企業,動輒就是三四千的公積金,差距是他們的10幾倍。
  汪麗娜認為,這樣的繳存不公會導致一種極端:工資越高的,福利越好,公積金繳存越多,越有能力買房,提前使用公積金。而工資越低的,福利越差,公積金繳存越少,越沒有能力買房,公積金只能長期存在賬戶里,看著貶值。“公積金演變成養老金,等到退休後才能取出來。”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認為,“公積金助長了隱性福利,已涉及公平問題”。汪麗娜直言不諱表示,公積金玩的是金融,卻又不想承擔金融的風險。因此應該讓公積金的管理去行政化,進行市場化的改革。
  汪麗娜認為取消公積金也未嘗不可,把單位和個人的這部分資金用來設立個人住房基金賬戶,讓專業的金融機構來運作,這樣的話,這部分資金除了能夠起到投資增值的作用,還能用於買房、裝修、租房、物業等與住房有關的活動,真正起到老百姓的住房保障功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vhrs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